255,
农民日报记者就绿色食品的产地环境方面的问题采访了为绿色食品产地环境制定规范的专家之一王颜红。
记者:国目前的产地环境平安的现状大致是怎样的绿色食品的产地环境有什么具体要求?
王颜红:国农业生产地域广泛,产地环境情况差别较大,偏远农村没有工业污染,如果农业投入品没有过度使用,会保持较好的质量水平。但靠近城区及工厂附近,环境质量不容乐观。目前农产品[-4.85%资金 研报]产地环境污染的类型主要有重金属、耐久性有机污染物、农药残留、化肥、地膜等,大部分农产品生产区,影响平安的主要是重金属,这是由于工业污染造成的
重金属污染表示其在土壤中的积累,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更重要可通过植物传输导致农产品可食部分的积累甚至超标关;农药污染的影响一是使用过程中对人和小环境的污染,二是残留在农产品和土壤中,对农产品质量和土壤的影响,三是农药的二次降解有的会发生毒性更大的化合物,或者是耐久地保留在环境中不分解,影响后茬作物的生长。另外,过量施用化肥,会造成地下水、地表水、土壤等污染;农业固体废物,如农药化肥包装袋(瓶)农作物秸秆、农膜等,会造成土壤中微生物死亡,土壤的腐蚀分解能力被破坏,导致耕地退化和作物减产。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规范不是单一的规范,包括产地环境质量要求和现场调查、采样、评价等要求,绿色食品产地环境与其他农产品产地环境要求最大的区别有两点:一是产地环境影响因子的评价项目及指标相对更严格;二是强调生态继续性和环境维护措施,如要求综合污染指标和土壤肥力水平的综合评价,考量继续生产的可持续状态。
记者:绿色食品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中,哪些方面是重点监测项目,这些项目主要在哪些方面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平安?
王颜红: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监测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和土壤质量三个方面,绿色食品的生产基地会对这些污染因素进行重点动态监测,一方面确保产地环境没有被污染,另一方面还会保护产地在使用过程中不被以上因素所影响。
记者:国目前的产地环境质量规范体系的制定和标准的落实应用情况如何。绿色食品如何保证环境质量规范在实际工作中的落实应用?
王颜红:目前,国产地环境规范有几十个,涵盖了各个领域,其中存在规范的衔接性和管理归口等问题,有待加强协调。
绿色食品的产地环境在规范制定方面,突出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规范的科学性、适用性、生态友好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391规范修订将土壤肥力指标列入规范正文,这部分指标用以考察并监测临时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生产模式对土壤质量是否有积极的影响及变化趋势。
新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监测和评价规范》NY/T1054中增加了对产地周边生态环境的清洁水平考察和有关生态环境质量的描述分析。
规范宣贯执行方面,每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定期召开规范宣贯培训班。省级绿色食品工作机构也会定期组织培训宣贯标准。
记者:绿色食品的产地环境监测是如何保证监测的有效性的
王颜红:首先进行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科学、准确地了解产地环境质量现状;然后依据调查分析结果和产品特点,依照代表性、准确性和科学性等原则确定采样点数量和布局,进行采样;最后依照相关规范规定进行样品检测。依据检测结果,判定是否适合生产绿色食品。获得绿标的产品有效期是3年,期续展的产品需要重新进行产地环境监测。